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阅读量:
元数据
[!abstract]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200](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85/25615385/t7_25615385.jpg) - 书名: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作者: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 简介: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 出版时间 2017-05-01 00:00:00
- ISBN: 9787111495482
- 分类: 心理 - 积极心理学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亮划线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 📌 过分认同并忠诚于一种信条,不知不觉间开始通过一根管子去观察世界和人生(要命的是这根管子比你想象的要更细 ^25615385-4-1367-1418
- ⏱ 2023-02-01 23:09:02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 📌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25615385-5-1635-1670
- ⏱ 2023-02-01 23:06:24
- 📌 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25615385-5-1892-1942
- ⏱ 2023-02-01 23:11:46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 📌 当然,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25615385-6-1572-1609
- ⏱ 2023-02-01 23:07:04
引言
- 📌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25615385-8-2800-2863
- ⏱ 2023-02-01 23:22:01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 📌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25615385-11-527-544
- ⏱ 2023-02-04 10:11:19
- 📌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25615385-11-2395-2479
- ⏱ 2023-02-04 10:13:46
- 📌 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25615385-11-3195-3256
- ⏱ 2023-02-04 10:14:13
- 📌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5615385-12-1512-1636
- ⏱ 2023-02-04 10:15:53
- 📌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请你注意这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25615385-12-1767-1928
- ⏱ 2023-02-04 10:19:59
- 📌 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作为相应的手段,你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25615385-13-2094-2147
- ⏱ 2023-02-04 12:30:49
- 📌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25615385-14-2167-2194
- ⏱ 2023-02-04 17:52:02
- 📌 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25615385-15-1309-1376
- ⏱ 2023-02-04 17:53:33
- 📌 我还要再次引用阿德勒的话。他这么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 Y 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25615385-16-2516-2636
- ⏱ 2023-02-04 17:56:57
- 📌 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25615385-17-923-971
- ⏱ 2023-02-04 17:58:02
- 📌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25615385-17-2232-2326
- ⏱ 2023-02-04 18:00:20
- 📌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25615385-18-1098-1187
- ⏱ 2023-02-04 18:02:44
- 📌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25615385-18-4107-4157
- ⏱ 2023-02-04 18:06:35
- 📌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25615385-19-3080-3142
- ⏱ 2023-02-04 18:13:48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 📌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25615385-22-725-812
- ⏱ 2023-02-04 22:39:04
- 📌 我再重复一遍:“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25615385-22-1427-1505
- ⏱ 2023-02-04 22:40:34
- 📌 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你现在也有各种“自卑感”并深受其苦吧?但是,那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即使像身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还原。 ^25615385-23-2795-2938
- ⏱ 2023-02-04 22:44:40
- 📌 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即使 1 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共通感觉),那它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 1 美元。 ^25615385-23-3921-4001
- ⏱ 2023-02-04 22:46:36
- 📌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25615385-24-956-1017
- ⏱ 2023-02-04 22:47:39
- 📌 在这里,你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独自站立;他们学会语言,可以与周围的人自由沟通。我们都有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25615385-24-1139-1251
- ⏱ 2023-02-04 22:48:35
- 📌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25615385-24-1375-1498
- ⏱ 2023-02-04 22:48:56
- 📌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25615385-24-1621-1695
- ⏱ 2023-02-04 22:48:15
- 📌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 A 所以才做不到 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25615385-24-2916-3037
- ⏱ 2023-02-04 22:50:45
- 📌 但是,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拿刚才的例子来讲,就会产生“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并且还会进一步通过“如果有高学历自己也很容易成功”之类的话来暗示自己的能力。意思就是“现在只不过是被学历低这个因素所埋没,‘真正的我’其实非常优秀”。 ^25615385-25-1524-1652
- ⏱ 2023-02-05 11:32:14
- 📌 例如,那些想要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那些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这样的人恐怕你身边也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优越情结。 ^25615385-25-3271-3339
- ⏱ 2023-02-05 11:34:06
- 📌 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这完全是一种优越情结。 ^25615385-25-3699-3781
- ⏱ 2023-02-05 11:36:34
- 📌 刚开始提到的那些闭门不出者就常常沉浸在以不幸为武器的优越感中。阿德勒甚至指出:“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25615385-25-4903-4967
- ⏱ 2023-02-05 11:37:47
- 📌 当然,负伤之人所说的“你无法体会我的心情”之类的话中也包含着一定的事实。谁都无法完全理解痛苦的当事人的心情。但是,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25615385-25-5313-5403
- ⏱ 2023-02-05 11:38:31
- 📌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5615385-26-1418-1451
- ⏱ 2023-02-05 11:40:49
- 📌 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25615385-27-1963-2101
- ⏱ 2023-02-06 01:09:56
- 📌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但是,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当某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随时愿意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 ^25615385-27-3564-3797
- ⏱ 2023-02-06 01:11:53
- 📌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25615385-27-3925-4019
- ⏱ 2023-02-06 01:12:44
- 📌 我们既不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能让时针倒转。但是,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25615385-28-827-884
- ⏱ 2023-02-07 22:16:19
- 📌 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有些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会出现割腕等自残行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肯定会从简单的因果律角度归结为:“因为父母用这样的方法教育,所以孩子才变成这样。”就像因为不给植物浇水,所以它们才会干枯一样。这的确是简单易懂的解释。但是,阿德勒式的目的论不会忽视孩子隐藏的目的——也就是“报复父母”。如果自己出现不良行为、逃学,甚至是割腕,那么父母就会烦恼不已,父母还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行为。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25615385-28-3150-3441
- ⏱ 2023-02-07 22:19:00
- 📌 关于权力之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25615385-29-1762-1826
- ⏱ 2023-02-07 22:19:58
- 📌 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一旦这样想,辩论的焦点便会从“主张的正确性”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就是说,“我是正确的”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对方是错误的”,最终就会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权力之争吧? ^25615385-29-2119-2239
- ⏱ 2023-02-07 22:21:15
- 📌 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25615385-29-2579-2688
- ⏱ 2023-02-07 22:21:40
- 📌 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25615385-30-2342-2394
- ⏱ 2023-02-07 22:24:27
- 📌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在“不得不面对”这一意义上确实可以说是“义务”。 ^25615385-30-2728-2798
- ⏱ 2023-02-07 22:24:34
- 📌 所谓“交友课题”又是指什么?哲人:这是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正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也就更加难以开始和发展。 ^25615385-31-614-739
- ⏱ 2023-02-07 22:26:16
- 📌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要有所改变。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25615385-31-1679-1767
- ⏱ 2023-02-07 22:27:02
- 📌 最后的“爱的课题”是指什么呢?哲人:这一点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就是所谓的恋爱关系,而另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中,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25615385-31-2204-2350
- ⏱ 2023-02-07 22:27:39
- 📌 但是,阿德勒不同意束缚对方这一点。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地去祝福,这就是爱。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 ^25615385-31-2609-2665
- ⏱ 2023-02-07 22:28:00
- 📌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25615385-31-2873-3078
- ⏱ 2023-02-07 22:28:21
- 📌 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25615385-32-1931-1964
- ⏱ 2023-02-07 22:30:19
- 📌 那就是,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25615385-32-2518-2555
- ⏱ 2023-02-07 22:30:31
- 📌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25615385-33-804-828
- ⏱ 2023-02-07 22:31:27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 📌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25615385-35-3594-3610
- ⏱ 2023-02-07 22:34:19
- 📌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 ^25615385-36-2208-2323
- ⏱ 2023-02-07 22:35:29
- 📌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25615385-37-527-543
- ⏱ 2023-02-08 13:30:11
- 📌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25615385-37-1901-1966
- ⏱ 2023-02-08 16:36:03
- 📌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25615385-37-2158-2308
- ⏱ 2023-02-08 16:36:26
- 📌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25615385-38-1486-1526
- ⏱ 2023-02-08 16:39:43
- 📌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25615385-38-1853-1939
- ⏱ 2023-02-08 16:40:01
- 📌 “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25615385-40-1618-1663
- ⏱ 2023-02-08 17:03:56
- 📌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25615385-40-3216-3246
- ⏱ 2023-02-08 17:51:48
- 📌 的确,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了别人,比如走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尽管这里也会有各种不满,但只要还在轨道了走着就不会迷路。但是,如果要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有可能会迷路,甚至也会面临着“该如何生存”这样的难题。 ^25615385-41-1333-1454
- ⏱ 2023-02-08 17:55:15
- 📌 这一点请你一定好好理解。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25615385-41-2347-2408
- ⏱ 2023-02-08 17:56:40
- 📌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 ^25615385-42-1158-1204
- ⏱ 2023-02-08 17:58:28
- 📌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25615385-42-3460-3497
- ⏱ 2023-02-08 18:00:26
- 📌 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父亲”。那是一种想要操纵别人的错误想法。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当然,随着我的变化——不是通过我的变化——对方也会发生改变。也许很多情况下对方不得不改变,但那不是目的,而且也可能不会发生。总之,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25615385-43-2896-3091
- ⏱ 2023-02-08 18:04:57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 📌 如果彻底探讨阿德勒心理学会发现它最终将把人导向“我是我、你是你”的孤立境地。也就是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彼此都任性地活着。请您坦率地分析一下这一点。 ^25615385-45-2468-2544
- ⏱ 2023-02-08 18:16:51
- 📌 “要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25615385-45-2809-2887
- ⏱ 2023-02-08 18:17:24
- 📌 在英语中,共同体感觉叫作“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心”。这里我要问问你,你知道社会学上所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青年:社会的最小单位?哎呀,是家庭吧。哲人:不对,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25615385-46-2637-2903
- ⏱ 2023-02-08 18:25:15
- 📌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25615385-46-3029-3077
- ⏱ 2023-02-09 17:18:48
- 📌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25615385-47-1133-1168
- ⏱ 2023-02-09 17:19:28
- 📌 在只关心“我”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 ^25615385-47-1558-1627
- ⏱ 2023-02-09 17:20:19
- 📌 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是“我”。这种认识并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君临于世界的中心。“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 ^25615385-48-885-961
- ⏱ 2023-02-09 17:22:19
- 📌 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25615385-48-2760-2828
- ⏱ 2023-02-09 17:25:54
- 📌 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25615385-48-2959-3186
- ⏱ 2023-02-09 17:26:05
- 📌 这里有需要记住的行动原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25615385-49-3685-3747
- ⏱ 2023-02-09 17:33:15
- 📌 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25615385-49-4214-4294
- ⏱ 2023-02-09 17:34:09
- 📌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是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则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吧。 ^25615385-50-2476-2564
- ⏱ 2023-02-09 17:38:25
- 📌 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你刚才提到的训练的事情正好象征了一种“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25615385-50-2688-2826
- ⏱ 2023-02-09 17:38:51
- 📌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5615385-50-3259-3389
- ⏱ 2023-02-09 17:39:50
- 📌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25615385-50-4009-4069
- ⏱ 2023-02-09 17:40:17
- 📌 另一方面,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25615385-51-1457-1561
- ⏱ 2023-02-09 17:41:52
- 📌 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25615385-51-2070-2142
- ⏱ 2023-02-09 17:42:17
- 📌 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25615385-51-2619-2643
- ⏱ 2023-02-09 17:43:08
- 📌 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25615385-52-1760-1805
- ⏱ 2023-02-09 17:45:09
- 📌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答案。 ^25615385-52-2194-2240
- ⏱ 2023-02-09 17:46:50
- 📌 就是通过为共同体也就是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之前讨论到的“共同体感觉”或“鼓励”的话题也与此紧密相关。 ^25615385-52-2364-2478
- ⏱ 2023-02-09 17:46:57
- 📌 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25615385-52-2626-2683
- ⏱ 2023-02-09 17:47:24
- 📌 你现在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这一次元。的确,按照这个标准来考虑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只能靠别人照顾,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因此,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25615385-53-1500-1665
- ⏱ 2023-02-09 21:00:46
- 📌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25615385-54-2020-2059
- ⏱ 2023-02-09 21:07:57
- 📌 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25615385-54-2394-2466
- ⏱ 2023-02-09 21:08:43
- 📌 如果是公司组织,职责差异自然也会存在。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25615385-54-2711-2788
- ⏱ 2023-02-09 21:08:53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 📌 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对得了 60 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 100 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 60 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 100 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25615385-57-2211-2308
- ⏱ 2023-02-09 21:15:49
- 📌 毫无缺点的人根本没有,这在说明优越性追求的时候已经说过了吧?人都处于“想要进步的状态”。反过来说也就是,根本没有满分的人。这一点必须积极地承认。 ^25615385-57-2443-2544
- ⏱ 2023-02-09 21:16:05
- 📌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来自一部小说。哲人:是的,我知道,这是广为流传的“尼布尔的祈祷文”,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话。 ^25615385-57-3210-3360
- ⏱ 2023-02-09 21:18:00
- 📌 首先,信用有附加条件,用英语讲就是“credit”。例如,想要从银行贷款,就必须提供某些抵押。银行会估算抵押价值然后贷给你相应的金额。“如果你还的话我就借给你”或是“只借给你能够偿还的份额”,这种态度并不是信赖,而是信用。 ^25615385-58-1121-1232
- ⏱ 2023-02-09 21:19:36
- 📌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25615385-58-1528-1589
- ⏱ 2023-02-09 21:19:50
- 📌 是怀疑。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那么,这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方也能够瞬时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你认为这样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25615385-58-2503-2684
- ⏱ 2023-02-09 21:20:50
- 📌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很简单。你现在认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只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 ^25615385-58-2804-2911
- ⏱ 2023-02-09 21:21:29
- 📌 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请你这样想。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怀疑;并且,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作朋友。如此一来,是该选择信任还是怀疑,答案就非常明显了。 ^25615385-58-4906-5049
- ⏱ 2023-02-11 09:07:09
- 📌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25615385-59-1134-1180
- ⏱ 2023-02-11 09:08:49
- 📌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25615385-59-1672-1698
- ⏱ 2023-02-11 09:11:43
- 📌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25615385-59-1835-1889
- ⏱ 2023-02-11 09:11:46
- 📌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25615385-60-1631-1761
- ⏱ 2023-02-11 09:14:08
- 📌 行为方面的目标:①自立。②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①“我有能力”的意识。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25615385-60-1951-2191
- ⏱ 2023-02-11 09:16:43
- 📌 ①所说的“自立”与“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的话题。另一方面,②所说的“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有关。 ^25615385-60-2313-2388
- ⏱ 2023-02-11 09:17:04
- 📌 那些是“工作狂”的人。这些人也缺乏人生和谐。青年:工作狂也是?为什么?哲人:口吃者是只看事物的一部分便来判断其整体。与此相对,工作狂则是只关注人生特定的侧面。也许他们会辩解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25615385-61-2709-3025
- ⏱ 2023-02-11 09:25:23
- 📌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工作”并不仅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育儿、对地域社会的贡献、兴趣等,这一切都是“工作”,公司等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虑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25615385-61-3201-3316
- ⏱ 2023-02-11 09:25:27
- 📌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并且,哲人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幸福就是“贡献感”。 ^25615385-62-4531-4634
- ⏱ 2023-02-13 19:14:46
- 📌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25615385-63-2042-2104
- ⏱ 2023-02-14 20:41:22
- 📌 本来,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为了取得某些成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希望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却可以在不付出这种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获得他人的关注。阿德勒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25615385-63-2231-2336
- ⏱ 2023-02-14 20:42:15
- 📌 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所以,在“特别优秀”的梦想受挫之后便非常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但是,普通和平凡真的不好吗?有什么不好呢?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一点。 ^25615385-64-1078-1208
- ⏱ 2023-02-14 20:44:16
- 📌 你所说的想要到达目的地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与此相对,我所说的像跳舞一样的人生则可以称为“现实性的人生”。 ^25615385-66-1784-1842
- ⏱ 2023-02-14 20:46:33
- 📌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25615385-67-1550-1663
- ⏱ 2023-02-14 20:48:31
- 📌 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但是,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却是真实的存在。 ^25615385-68-1257-1447
- ⏱ 2023-02-14 20:50:22
- 📌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25615385-68-2427-2536
- ⏱ 2023-02-14 20:51:21
- 📌 阿德勒所说的“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就正是这个意思。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25615385-69-2110-2189
- ⏱ 2023-02-14 20:53:26
- 📌 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25615385-69-3050-3127
- ⏱ 2023-02-14 20:54:14
- 📌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25615385-69-4804-4868
- ⏱ 2023-02-14 20:55:39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262346583-7G22YJEgz
⏱ 2023-02-14 21:01:22
反向链接
到头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