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脑
Obsidian 作为第二大脑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中,知识图谱的部分(100 - 400)分为四个大类,分别为 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 和 生活艺术文化。最后一部分(500)为有关自我成长、思考等内容。
四个大类是以 中文维基百科分类 为基础进行分类的,同时结合 英文维基百科分类,对整理的知识进行归类。
100 - Social & Social Sciences 人文社科 对应中文维基百科中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社会,宗教及信仰;对应英文维基百科中的 General reference, History and events, Human activities,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Religion and belief systems, Societ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 - Natural & Physical Sciences 自然科学 对应中文维基百科中的自然与自然科学,世界各地;对应英文维基百科中的 Geography and places, Mathematics and logic, Natur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300 - Technology 工程技术 对应中文维基百科中的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对应英文维基百科中的 Techn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s
400 - Life & Arts & Culture 生活 & 艺术 & 文化 对应中文维基百科中的生活、艺术与文化,中华文化;对应英文维基百科中的 Culture and the arts, Health and fitness
500 - Self Coaching 自我成长 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无明确对应的大类;对应英文维基百科中的 People and self
[!Note] 历史进程
2023-10-23 根据 ChatGPT 的建议把数学放到自然科学的分类下面,添加创意表达和评论与感想两个二级分类在生活艺术文化下,计划将有关创作的内容记录在创意表达中,有关书影音游的感想记录在评论与感想中。
2023-07-21 取消对分类主题设置第三级杜威十进制标号,因为很多内容其实是很交叉的,可以分属不同的名目下。设置第三级会给人造成误解或有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第二级需均为某一类目下面的领域才可以,尽量减少在领域上出现过多的交叉。
2023-07-16 根据数字花园的理念,将该 Vault 同步发布至自己搭建的数字花园中。搭建方案参考 这篇文章。目前还在思考一些有关比较私人的笔记该如何处理,目前想到的主要是与朋友之间的交流记录,可能会涉及到朋友的名字之类的。暂时想的可能就是不把交流记录同步发布,只发布提炼出来的要点。关于第二大脑/数字花园都应该记录哪些内容,现在的答案是,只记录经过自己加工过、思考过的信息,并且经过提炼能够作为知识存在的内容。
2023-04-14 根据小能熊课程 Obsidian 课程对笔记及模板进行整理,计划以课程模板为起始,逐渐补充自己的笔记模板,并以费曼笔记模板或添加对应的笔记模板整理以前记过的笔记。同时不再将 ToDo List 等做计划有关的内容记录在 Obsidian 内,Obsidian 内将只记录自己对于个人管理层面的思考,计划相关的内容计划自己开发一个仿照熊做到的简易的软件进行记录,若熊做到发展良好且能满足需求,则考虑在熊做到中记录。每日记录也会在合适的时机迁移至软件或熊做到中。
2022-06-01 更名为将 Vault 更名为“第二大脑”,除了原先对信息的收集归纳总结为知识,还计划将自我成长、每日计划、ToDo List 等做计划有关的内容、思考灵感记录也放在 Obsidian 中。
2022-02-14 开始在 Obsidian 中做每日记录。
2020-12-13 创建 Obsidian Vault,最初命名为“知识图谱”,意在将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纷杂信息记录总结为知识,并形成文字记录。选择 Obsidian 是因为在国外使用印象笔记的体验十分不好,数据储存在国内的服务器上,更新同步非常之慢,最终决定更换电子化的笔记工具。尝试使用过 Notion 作为印象笔记的替代品,但是 Notion 对中文搜索支持不是很理想,并且编辑体验也有些不满意的地方。本身也在尝试做减法,使用最原本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总结记录,加上对数据储存的担忧(印象笔记的数据难以迁移),以及当时对图结构的一些痴迷,最终选择 Obsidian,使用 Markdown 文件作为记录,数据储存在本地的解决方案,使用 Git 做同步。
反向链接
还没人提过这条笔记呢 😞